辟謠啦!辟謠啦!韓網流傳的“韓國將限制打折銷售”是謠言!
去年1月,韓國環境部預告了《禁止再包裝法》的相關立法,經過一年的溝通與協商于今年1月進行了公布。之后的6個月里,為了讓該法案更好的適用于現場,環境部也做出了諸多準備。
但是,在本月18日環境部向業界發放了有關重新包裝的指導方針——《再包裝相關指導意見》,該方針就引發了我們開頭所說的“韓國將限制打折銷售”的謠言。
圖片來源:NAVER
原本,環境部決定于下月1日起開始實施《禁止再包裝法》,但是由于人們對該法案出現了錯誤理解,也就是出現了上面謠言,環境部決定再進一步收集業界、消費者和專家的意見,經過適應階段后從明年1月開始正式實施。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韓國將限制打折銷售”的謠言呢?
出臺《禁止再包裝法》的原意是為了減少占生活廢棄物35%的包裝廢棄物垃圾的產生所以禁止過度包裝,但因為其中部分條款及舉例的不恰當,導致人們產生了誤解。
圖片來源:NAVER
《再包裝相關指導意見》中表示,屬于“再包裝”的情形有:兩個2000韓元的商品捆綁銷售賣2000韓元(1+1);兩個2000韓元的商品捆綁銷售賣3000韓元(打折)。相反地,兩個2000韓元的商品捆綁銷售賣4000韓元、三個2000韓元的商品捆綁銷售賣6000韓元則不屬于“再包裝”。
如此看來,根據《再包裝相關指導意見》,同樣是捆綁銷售,只要出現了降價情況則就會被定義成再包裝。
明明環境部的目的是減少再包裝、減少包裝廢棄物垃圾,但是,似乎《再包裝相關指導意見》針對的不是再包裝,而是降價銷售。
圖片來源:NAVER
為了更明確減少再包裝的意圖,也為了不讓消費者、制造商、零售商產生誤解,有必要更改《再包裝相關指導意見》,重新制定再包裝標準。
限制降價、打折并不是環境部的本意,只要不進行再包裝,是否降價、是否打折那是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自由。
像便利店,即使不將商品捆綁起來,消費者在柜臺看到打折信息后也會自行進行挑選,而超市卻不是這樣。
我們在逛超市時經常能看到捆綁銷售的商品,它們兩個、三個的被捆綁銷售,左一層、右一層的商品包裝制造了太多包裝廢棄物垃圾。
圖片來源:NAVER
要知道,這些包裝廢棄物垃圾都屬于一次性垃圾,對環境十分不友好。
近年來,韓國為了減少一次性垃圾的產生出臺了各種各樣的政策:
咖啡店和快餐店內全面禁止提供除外帶之外的一次性塑料杯;減少外賣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從2021年開始,在食品包裝和配送時不能免費提供一次性餐具,原則上禁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在必需的時候有償提供;超市取消自主包裝臺并不再提供紙箱......
圖片來源:NAVER
也許我們沒有注意到,我們在購買捆綁銷售的商品時多出的那些包裝袋;也許我們沒有注意到,街頭巷尾垃圾桶里堆積的一次性咖啡杯;也許我們沒有注意到超市每天因提供自主包裝要使用多少膠帶和繩子。
我們不注意,不代表這些都不存在!
別覺得一個包裝袋很小,每天垃圾車收走的成千上萬的包裝袋堆積起來也像山一樣!
現在全球范圍內的一次性垃圾都在呈幾何倍數增長,北太平洋夏威夷和美國加利福尼亞之間產生的“垃圾島”面積約為155萬平方公里,是韓半島的7倍!
圖片來源:NAVER
這個數值讓人觸目驚心,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已經為這個家園制造了太多太多的垃圾,所以,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韓國出臺《禁止再包裝法》法案的意圖絕對是積極向上的,只是其中的細枝末節還需要慢慢摸索、一點點改進,只要大家都積極配合,相信更合理更完美的法案很快就會重新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