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夏天要顯得溫和一點,35度以上的高溫並不多見,而且由於韓劇的強勢傳播,韓國的很多地方頗有浪漫、唯美、舒適的名氣,吸引了不少人紛紛前去旅遊觀光。韓國觀光公社近日引用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統計,公佈了《訪韓旅遊市場分析2012》報告書。報告顯示,去年有1114萬外國遊客來韓國旅遊,這一外國遊客的入境規模在世界排名第23位,在亞太地區排名第6位。該報告書還預測,如果以每年6%至7%的速度持續增加下去,到2017年入境遊客將突破1500萬,可以說,韓國已儼然進入世界旅遊大國的行列。但對於今後的發展,韓國真的準備好了嗎?
旅遊必定涉及住宿,酒店作爲旅遊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旅遊產業的發展。韓國現行的《觀光振興法》規定,新酒店在開業60天內必須接受酒店等級審查,確定等級之後,3年之內還要接受再次審查。但據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統計,截至今年6月末,在全國已登記的683家觀光酒店中,有50.36%的酒店未按照相關規定接受審查。其中,從未接受過等級審查的酒店達177家,審查3年後未接受再次審查的酒店也達167家。韓國酒店年審制度如此鬆散無序,與其缺乏相應的懲罰機制和懲罰手段有關,因此在年審執行上大打折扣。這些工作由韓國觀光酒店業界協會和韓國觀光協會全國總會負責,而這兩個行業協會又與酒店業存在密切的利益相關性,因此,貓膩在所難免,評估審查的公正、公開難以真正實現。
其次,從旅遊產業在韓國的比重來看,也與目前所處的排名不甚相符。就旅遊產業在其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來看,韓國爲1.8%,還未達到世界最大旅遊國法國的一半。也就是說,從經濟指標來看,韓國的旅遊產業還遠未成爲重要的產業。並且,外國遊客在韓國主要購買的旅遊紀念品是韓國化妝品、食品和服裝等,比如skinfood、愛麗小屋、蘭芝等化妝品,還有海苔、桔子巧克力等食品,價格相對低廉,產業擴散效應不明顯,很難起到宣傳韓國傳統文化或增強韓國經濟活躍性的功能。
此外,韓國旅遊業還存在其他一些問題,比如餐廳、信息諮詢和預約系統等基本旅遊基礎設施不足;旅遊線路和景點重複單一、內容不夠豐富、創意缺乏新意;旅遊產業缺乏長遠規劃和有效監管,等等。有關方面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對此,樸槿惠總統不久前主持召開了韓國第一次觀光振興擴大會議,發佈了從明年起投入暗訪評估體系的消息。
強化韓國旅遊大國的地位,需要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民間組織的互助和政策支持,有待中央政府放寬管制和擴充基礎設施領域,廣泛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和競爭;而地方政府要避免推進 “獨善其身”的項目,防止旅遊資源重複投資,更加致力於有個性的主題和以顧客爲主的旅遊商品開發,建設大規模住宿園區或與外資合作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產品;各個旅遊觀光產業和企業需增強創造力和創新點,提供多樣化的服務,拓展更多的旅遊文化附加值,展示韓國旅遊的特色和活力,構建韓國旅遊產業的誠信體系。
擡頭看看萬里無雲的藍天,就知道高溫暑熱還將持續。來韓國避暑旅遊的人也會一撥撥入境,對韓國公共設施的電力保障、海灘納涼場所的安全措施、住宿餐飲的食品安全、購物場所的諮詢投訴、極端天氣下羣體不穩定心理預案等等,都是極大的考驗。